再度遇見的父親:大兒子與父親
那時,大兒子正在田裡。他回來離家不遠的時候,聽見音樂跳舞的聲音,就叫了一個僕人來,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。僕人說:「你弟弟回來了,你父親因為他平安無恙的回來,便宰了肥牛犢。」大兒子就生氣,不肯進去;父親出來勸他。他對父親說:「你看我服事你這麼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,可是你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歡樂。但你這個兒子,常常跟娼妓在一起,花盡了你的財產,他一回來,你倒為他宰殺肥牛犢!」父親對他說:「孩子,你常跟我在一起,我的一切都是你的。只是因為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,我們應該歡喜快樂。」
大兒子的反應是那麼的自然,也讓我們覺得那麼的熟悉。這麼多年,在弟弟出走以前,我已經忠忠心心的打理家被的業務,弟弟出走後更是如此。在大兒子,一直努力的要他父親放心,希望他滿意他這個兒子,總是想盡辦法把一切做得最好。心理和輔導學家幫助我們更明白到,作兒女的,總想讓自己所做的合乎父母的期望,甚至是希望自己所選擇的學位、事業都滿足父母的期望。有時連選擇對象也充滿壓力,希望自己所選的,父母也喜歡。放低標準一點,也希望他們至少能接納。
我們今天沒有談小兒子,他代表的心態是:選擇自己所要的,能自主自決。大兒子的卻是:想滿足父母的期望。兩種都真實,那種都重要。但就是那麼的難以平衡。有的是過於想獨立以至趨向於叛逆,(誤解了父母管束的心意。當然也有父母是過於管束的)。有的是過於想滿足父母的期望,以至不斷透過工作表現,希望得父母的贊許與認可。
我從小也希望自己被認可,但採取了一種反叛的形式。我們家在家鄉是所謂「基督教家庭」,但就某個程度而言,這樣的身份沒有給我帶來祝福。我是說就某方面而言。我們家有一種基督徒情意結,就是要有好見證,不乖,不要像外邦人。但這樣的約束自己,沒有幫助我經歷上帝的愛。以至到我大學的時候,我決定要按我喜歡的方式生活。我沒有把這樣的反叛完全對著家庭,而是對著上帝。家族的壓力太大了,我把不在的反叛變成了內心的反叛。我對上帝說:「如果我變壞了,你還是愛我,那你是真愛我。如果我遠離了你,而你還能帶領我歸向你,那你是真有能力的上帝。」
不論是採取小兒子的反叛,還是採取大兒子的孝敬,其實都是期望父親的認可。
這兩種情況,都使到孩子沒有和父親建立起真正的愛的關係。雖然大兒子一直在父親身邊,但他不覺得被愛。他活得太累了,像一個雇工一樣,沒有真正享受作兒子的身份,也沒有享受父子情。你看他說:「你看我服事你這麼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」。這正是他的心聲。所以他生氣:this is not fair. 不公平!不公平!
可能你也是像大兒子一樣,很認真的過日子。可能你也對上天有不滿,為甚麼那些人壞得很,為甚麼他們悔改,就要給他們機會呢?為甚麼我一直認認真真的過日子,卻沒有人來為我歡呼,為我慶祝一番!
父親對大兒子說:「孩子,你常和我在一起,我的一切都是你的。」不知這是父親對他這麼說,還是大兒子以往可能聽見卻不太有感覺。但這一刻父親說:「孩子,你一直都和我在一起。」你一直都和我在一起!你知道嗎?不是你做多少,而是你和在一起,你和我在一起,是因為你是我的兒子呀!